6月30日上午,我會根據《廣州市2022年“安全生產月”和“安全生產廣州行”活動工作方案的》(穗建質〔2022〕379號)安排,由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指導、廣州市建筑業聯合會主辦的安全月系列線上觀摩活動最后一期圓滿結束。我會組織各有關單位積極參與觀摩學習。系列觀摩活動之六的會場是由廣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平西安置區-南區)。白云機場三期平西安置區-南區項目作為廣東省大型裝配式安置房項目,體量大、工期緊、裝配率高,總建筑面積61.8萬平方米,工程造價28億元,其中住宅塔樓58棟,裝配率52%,衛生服務中心建筑群裝配率78%,達到裝配式AA級,項目確保廣東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示范工地,爭創國家建設工程項目施工安全生產化標準化工地及國家優質工程獎。
項目以智慧建造為抓手,數字化、智能化為方向,搭建高品質智慧建造中心,通過專業化、科學化的場館展示和互動體驗,讓參與人員實現“一次體驗,終身受用”。
利用VR等多種前沿技術,提供了系列沉浸式體驗,達到安全教育目的,利用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對重點部位、重要環節動態跟蹤人的安全行為、物的安全狀態。
采用智慧管理平臺實時顯示人員健康碼、行程碼、疫苗接種、班組及工種的分類統計等狀態,對項目進行管控,實名制通過AI人臉識別技術,對人員進行身份識別,體溫測量,對未正常佩戴安全帽、反光衣行為進行提醒,筑牢“項目現場防疫堡壘”。
24臺塔吊配置智能防碰撞、吊鉤可視化監控、司機人臉識別、智能監測,對塔吊的力矩、載重、傾角等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并集成在智能終端設備,運行數據記錄在“塔吊黑匣子”,發生違規操作可隨時提取分析,全方位感知塔吊運行隱患。塔吊高清監控球機全場地覆蓋,實現鷹眼監控現場施工動態,遙控抓取作業人員不規范行為。26臺施工電梯籠內設有智能監控,對出現超載、超人現象及時警示報警。駕駛員配備生物識別設備,確保一人一機一檔案匹配作業。
配備全智能揚塵在線監測設備,每天24小時對PM2.5、噪聲、環境溫度濕度等進行實時監測,聯動腳手架及道路的噴淋系統啟動。
建立BIM深化模型,模擬危大工程、復雜環節的施工方案,深化機電綜合管線平衡及工序穿插,減少材料損耗,降低施工成本,科學縮短施工周期。
結合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對深基坑、高支模等危大工程在線監測,數據實時查看、自動預警和儲存。并錄入危大工程系列清單,實時查看方案編制、交底、論證及現場檢查等情況。
項目積極調動優質產業資源,鑄就城市新品質,將進一步挖掘智慧化、智能化的項目管理應用,推進BIM+5G、虛擬現實(VR、AR)、地理信息系統(GIS)等技術在施工現場的應用,助力政府實現數字技術與現場監管的深度融合。
截止6月30日下午,已有3000多人次參與到觀摩學習當中,其項目的特色和亮點引起有關建筑企業的熱烈反響。
請還沒有觀看的朋友進入廣州市建筑業聯合會公眾號的培訓直播,可以點擊查看回放!